来源:数据分析师 CPDA | 时间:2018-12-06 | 作者:admin
水晶易表的优势是可以把做好的交互效果导出成PPT、Word、PDF、Flash等文件格式,便于和客户、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但是也有一些弊端,例如只支持EXCEL数据,对文本可视化、地理信息可视化很多功能的实现具有很大局限性。鑫老师在《数据可视化五部曲》课程中,还给大家准备了第二套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并且针对软件的教学使用,提供了初级篇、中级篇一、中级篇二、中级篇三、高级篇,可以让君君这个小白也可以使用Tableau这种高大上的软件,真是太感谢鑫老师啦。
小编今天依旧照猫画虎,使用Tableau实现了数据交互可视化作品,这里来将使用过程与小伙伴们分享。
案例:
案例背景:已知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 | 生产总值类型 | 生产总值 | 生产总值增长率类型 | 生产总值增长率 |
2012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54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7.90% |
2012年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5.1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4.50% |
2012年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 24.5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8.40% |
2012年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24.5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8.00%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59.5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7.80% |
2013年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5.5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3.80% |
2013年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 26.2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8.00% |
2013年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27.8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8.30% |
2014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64.4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7.30% |
2014年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5.8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4.10% |
2014年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 27.8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7.40% |
2014年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30.8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7.80% |
2015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68.9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6.90% |
2015年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6.1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3.90% |
2015年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 28.2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6.20% |
2015年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34.6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8.20% |
2016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74.4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 6.70% |
2016年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 6.4 |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3.30% |
2016年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 29.6 |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6.10% |
2016年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 38.4 |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 7.80% |
可视化任务:
通过tableau软件筛选功能实现,当选择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产业不同类型时,将对应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可视化呈现。
可视化效果图:
接下来我们进入实战阶段:
第一步:打开tableau软件,并把数据导入,如图所示:
当把数据导入到Tableau软件以后,软件会将数据属性自动划分成维度和度量两种类型,维度中包括年份(日期类型)、生产总值增长率类型(字符类型)、生产总值类型(字符类型);度量中包括生产总值(数值类型)、生产总值增长率(数值类型)。点击查看源数据,如图所示。
第二步,对数据进行呈现,其中包括历年生产总值情况和历年生产总值增长率情况,要在一张组合图中把两种数据统一呈现,以折线图表示增长率情况,以柱状图表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当我们选中“年份”、“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三个字段时,Tableau自动为我们推荐双组合图形,是不是非常智能啊。
第三步,把生产总值类型拖拽到筛选器中,并配置为“快速筛选”,并且选择一种快速筛选显示方式,如单值(列表)、单值(下拉列表)、单值(滑块)、“多值(列表)”“多值(下拉列表)”等。这样,我们就实现了通过筛选器控制组合图中现实的内容。
第四步,新建仪表板,在仪表板中选择一种图片(这里是之前用PS做好的一张图)作为背景,图片呈现方式选择“浮动”如下图所示:
将刚刚做好的工作表拖拽到其中,点击标题选择“隐藏标题”,同时把“生产总值类型”作为快速筛选器显示出来。
第五步,我们会发现工作表样式和图片背景不统一,所以可以设置工作表样式,最终效果如下图所示:
小伙伴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和CPDA数据分析师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