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CPDA数据分析师 > “数”业专攻 >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上篇)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上篇)

来源:数据分析师 CPDA | 时间:2019-05-06 | 作者:admin

对于很多人来说,谈到“金融 ”,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华尔街素有”TheVampire of Money”之称,它操控着世界金融的命脉,令人敬而生畏。而这里的那些精明的金融专家们,他们一方面“玩”着金融,另一方面也拥有着一颗颗充满“阴谋”的心,要想不被他们“玩”死,你就得不断地研究他们,并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体察他们的脉动。在金融的世界里,到处是战场,在那里,“商场如战场,买卖如用兵”。商场上的考验即人性的考验,“伙伴”瞬间可能会变成对手。笔者的一位名叫Steven Philips的美国朋友,就是因为在华尔街做生意的时候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导致破产,他最终决定离开美国这个伤心之地来到了中国。金融场上如此地尔虞我诈,不禁让人唏嘘。不仅如此,金融的力量往往也会给一个国家或人群带来巨大的伤害。轰动世界的美国“911事件”表面上你可能只会想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但其实,经济也是隐藏在它背后的关键因素。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 -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上篇)

图1.1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1 -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上篇)

图1.2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2 -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上篇)

图1.2

 

从上面的几张K线图,你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笔者首先绘制出了“911事件”发生前后相关保险公司的K线图。时间从2001年9月4号开始(也就是恐怖袭击发生的前一周),到2001年9月28号结束(也就是恐怖主义发生的后续周)。图1.1、1.2、1.3分别为美国最大财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第一大寿险公司“大都会集团”(简称MET)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保险集团”(简称CNA)。

 

通过横向分析截面数据可以发现规律:这三家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保险公司在“911事件”发生之后均由红色的阳线实体变为绿色的阴线实体,且阴线实体持续时间有至少一周之久,因此呈现看跌趋势。由此笔者的脑海中不禁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难道本拉登搞恐怖袭击主义不是随性而为,而是蓄谋已久的“阴谋”?为了验证此猜想,笔者继续疯狂地查阅美国当年“911事件”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数据,直到有一组数据及一些事件的出现,笔者这才恍然大悟。

 

“911事件”的前5天,有人买入了3150股美航股票的看跌期权,4倍于当天股价;“911事件”的前4天,有人买入了27294股波音公司股票的看跌期权,5倍于当天股价;“911事件”的前1天,有人又买入了4516股美航股票的看跌期权,11倍于当天股价。这是谁在如此地疯狂“做空”?为什么?巧合的是,9月1号那天被恐怖分子挟持的飞机正是美航和波音。如此看来,“911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本拉登筹划已久的“阴谋”。任何人都知道,任何经济行为都是有它的目的性的,任何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影响的。本拉登知道,撞毁世贸大厦、五角大楼和国会一旦成功,那么股市一定会震荡,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的股票会暴跌,所以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分子们在实施“911恐怖袭击计划”前一定会去疯狂做空。

 

本拉登也是一个精通金融知识的人,他“做空”的时候,在时机的选择上做了周详的规划,更在获得最大化的谋划上机关算尽。他们在恐怖袭击前几天以高于当天股价的好几倍价格,疯狂地只买入“看跌期权”却不碰期货,因为他知道,第一,期货费用昂贵,要交很多保证金,其次,万一没袭击成功,那就是重大利好,这样他会血本无归。所以他选择了“虚值期权”,以敲定价低于当时的期货价格买入,解决了费用昂贵的问题,再加上“虚值期权”几百倍的杠杆,能达到“一箭双雕”之效。

 

分析到这,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个做空行为不是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所为。可惜本拉登机关算尽,最后仍然没有完全实现他的预谋。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故意损伤类案件中,谁受益,谁的嫌疑就最大,这是一般案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证监会也迅速行动,他们通过调查金融市场的“做空”情况,缩小恐怖分子嫌疑人范围圈,在相关人员企图转移财产时将其账户冻结,做到了及时止损并控制了大笔资金,如此发现,也进一步增加了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组织肆意做空美国金融,想从中捞一笔,并打击美国金融市场的嫌疑。这也更进一步证明,政治与金融的关系是何等的紧密。从这个角度讲,华尔街也是美国的政治集团中心。

 

谈及华尔街,我的脑海中演映出了这样一句话: GoldmanSachs is a big bloodsucking squid,mercilessly inserting astraw into anything that smells like money.这句话是美媒对具有“华尔街屹立不倒灯塔”之称,作为全球顶级投行之一的“高盛”的“美赞”。

 

说到高盛,很多业界人士都会想起一大堆受其影响的金融事件。据笔者研究,1990年左右日本的股市危机,就是受其影响而发生的。笔者以为,导致日本股市暴跌崩盘、泡沫破灭的真正原因要归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推出了“日经指数看跌期权”。

 

当时的日本人沉浸在牛市的欣喜若狂中,他们认为股价还会不断上涨。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价格规律:涨得越快便会跌得越快,涨得越多便会跌得越多,涨得越久便会跌得越久。所以日本保险公司等多个企业在利益诱惑之下纷纷与高盛签订了巨额的对赌合约。日本人做多,而高盛暗中做空,高盛始终作对家,将日本股市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很明显,这次金融事件,日本人是“上当了”。日本股市一片狼藉,而高盛则赚到了手软。日本人败在了在金融领域有丰富经验的美国“阴谋家”手里。

 

未完待续,继续阅读点击下方链接↓↓或返回查看下一篇

大数据揭秘金融里的“阴谋”(下篇)

 

文 / 南京CPDA数据分析师 王宁莉